春天,万物复苏的季节。广袤田野里,奏响现代化农机的春耕交响曲;乡村产业中,各类“土特产”变成“香饽饽”;电商平台上,直播带货成为时下的“新农活”;片片花田间,“美丽经济”铺就百姓致富路……
春耕生产是农业生产的起点,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石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。谷雨时节的春耕,正是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,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从南方的早稻秧田到北方的玉米高粱地,深翻的土地翻涌着金色的希望,忙碌的身影勾勒出田野最美的线条……全国各地正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大局,抢抓农时,早安排、早谋划、早落实,千方百计稳住春播粮食种植面积,环环紧扣抓好春管春耕,努力实现农业生产良好开局,彰显了一种时不我待的主动和“人勤春来早,功到秋华实”的自觉,体现了确保粮食安全“开门稳”的坚定决心和信心。
确保粮食安全“开门稳”,必须把春耕生产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,以及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,对今年的农业生产都作出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,特别是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把“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”列为“着力抓好‘三农’工作,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”的首要任务,在连续4年“1.3万亿斤以上”目标的基础上,将粮食产量目标明确为“1.4万亿斤左右”。实现这样的目标任务,更加凸显了不误农时抢抓春耕生产的极端重要性。要迅速行动起来,把抓好春管春耕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组织好、安排好,确保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开好头、起好步。
确保粮食安全“开门稳”,必须用好科技力量,给农业丰收带来无限希望。粮食稳产增产,科技是关键。从河南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确保增产技术落实落地,到山东聊城冠县组织农户采用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开展病虫害防治,助力粮食稳产增产……各地坚持“科技兴农”“科技兴粮”不动摇,围绕粮食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,推动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齐发力,切实发挥科技服务支撑和人才保障作用,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,加强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生产各环节的衔接配合,把农业实用技术、科技成果送到田间地头,让一幅幅“科技春耕图”在广袤田野徐徐展开,千方百计保证今年农业有一个好收成。
确保粮食安全“开门稳”,必须汇聚各方面力量,齐心协力描绘春耕图景。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,全国春播粮食已完成近两成,进度同比略快。冬小麦和冬油菜种植面积稳、长势较好。但是,由于去冬今春以来,我国不少地区降水明显偏少,广西、河南、陕西等地旱情严重,同时冬小麦收获还要面对病虫、干热风、烂场雨等多个关口,春播作物的后期生长存在诸多不确定性。只有凝聚多方力量,科学规划、精心组织、强化保障,切实为农业生产服务,为农民排忧解难,让更多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理念激荡在希望的田野上,唱响春华秋实的优美和声,才能确保春耕生产顺利推进,让今年的“米袋子”更充实、“菜篮子”更丰富、“果盘子”更多彩。
编辑:牛霄 校对:孙诗媛 责编:张通